党的十九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中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近,全民健康这一课题也就越重要和越紧迫。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和20.1/10万,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医保覆盖95%以上人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此外,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艾滋病疫情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建成的265个示范区管理着高血压患者8600多万人、糖尿病患者2400多万人;医疗卫生应急工作更加有效,成功应对了食品安全、SARS、禽流感等各类卫生应急事件;科技创新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的期待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冠心病等重大慢性疾病依然高发多发,癌症、艾滋病等世界医学难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埃博拉、禽流感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依然存在较大隐患。如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9亿,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为代表,其发生发展将大大增加肝硬化、肝癌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但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却被忽视。因此,坚持“防慢病”“治未病”,重视并加强我国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同时,工业化、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提出新战略。为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人民健康,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战略明确新任务、呼唤新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医学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是提升医疗水平、推动健康事业的重要支撑和源头活水。未来5-10年,我国将加快医学研究及生物产业创新步伐,围绕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性疾病,加强疾病预防管理及智慧医疗发展等。同时,大力推进生物样本资源、健康医疗大数据等资源平台建设。发展组学技术,促进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开发新型疫苗,提升应对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推进再生医学、新型药物制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水平快速提升、“健康中国”全面推进的新时代,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献身科学研究和健康事业。既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重大突破,把论文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又要心系人民群众健康,致力于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和转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