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专家观点

沈壮海、史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觉的时代体现

发布时间 : 2018-04-16        作者:    来源 : 《中国高等教育》     浏览次数 :

一定意义而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创造中华民族文化新的辉煌。文化新辉煌的铸就,离不开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持续迸发和充分涌流,也离不开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对待并充分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优秀传统真正“活起来”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在文化发展中继往而又开新的根本法则。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创造文化新辉煌的宝贵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觉的时代体现、是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是文化自强的必经之路。在推进民族复兴、开创文化新辉煌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需要。传承文化基因不仅是维持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不仅可以保持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更是强化整个民族身份归属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亦即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过程。一方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物质存在形式,让唐诗、宋词、汉字、汉语等这些文化基因在当代中国广为流传、被人熟知。另一方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重新解读和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信息内涵,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等抽象文化基因在现代解读中彰显新的时代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新长征的精神支撑。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了5000年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历史形态,也是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成果,或体现着中华民族在历史探索的过程中所体认到的必循之理,或为我们把握这些必循之理从不同角度积累了阶段性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在探索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进程中能够“接力前行”的智慧起点。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许多社会理想、所倡导的人生追求、所崇尚的精神气质,至今仍然是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向上和创新创造的精神力量。概言之,作为中华民族创造力伟大明证的中华文化,也是滋养我们这个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创造、新进步的重要源泉。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在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接力奋斗中,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越来越接近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发展,更加需要强大的精神凝聚、需要强劲的精神支撑、需要强有力的精神引领。千百年来浸润人心、为人们所“日用而不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我们强化精神凝聚、精神支撑和精神引领的丰厚资源。站在推进民族复兴新起点上的中华民族,也仍然面临许多发展中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用好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历史智慧,是我们顺利推进民族复兴宏伟进程的重要条件。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要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根本法则

弘扬中华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着新用;不是要简单地给传统穿上新装,或给今人套上传统的古装,而是要激活传统,推陈出新,是要推进文化的新创造,写出文化的新篇章。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够把已有的历史文化照搬于当下,而是要努力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每种文化的产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传统文化是在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的,必然有其传统内涵与表现形式。如若原封不动地把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形式放在当前的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中,那么,这些古代文明之花就显得不合时宜。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注重“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出现,让传统文化之花在当代社会开得更美。也唯有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适应当代文化发展环境和趋势,对接当今人们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喜好,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融入文化的新进程,成为新时代的一部分。

认真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再挖掘、形式再创新、教育再加强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认真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再挖掘、形式再创新、教育再加强。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再挖掘。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根据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再挖掘。传统文化内容的再挖掘,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其中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挖掘出来;在此基础上,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阐扬的工作,结合时代的要求,阐发好中华文化相关内容的当代价值,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思想理论工作者,要在坚定文化立场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研究与阐释,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的再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根据时代的新发展和新进步,对优秀传统文化形式进行再创新。如,以新的言说方式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话语表达形式,让更多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都能够有与古人对话、参悟传统的哲思。再如,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古老的文化以现代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利用光、电、声等高科技使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以“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潮”起来。又如,借助电影、动漫、影视剧、文学作品及各种文化节日、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等多种渠道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将文化传承与人们的文化消费、文化参与、文化体验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再加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注重教育的层次性和循序性,要抓好幼儿阶段的启蒙教育,正确培养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要在学业任务较重的中学教育中,协调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占比例和开展形式,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教育,同时注重行为养成的培养;要充分运用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把民族情怀、世界眼光、时代意识等多方面的教育融为一体,培养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现代高端人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既要关注传统文化的知识教育,又要注重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注重精神提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精神追求。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